死因分類統計

各類死因在民國 81 年至 112 年間的統計資料

警告 民國96年(含)以前使用ICD-9編碼,民國97年起改用ICD-10編碼,部分死因分類可能有所調整。
死因別累計死亡人數統計
排名 疾病分類 死因名稱 累計死亡人數 涵蓋年度
1 腫瘤 惡性腫瘤 1,261,198 32 年
(81-112)
2 其他 其他 691,693 32 年
(81-112)
3 循環系統疾病 心臟疾病 497,723 32 年
(81-112)
4 循環系統疾病 腦血管疾病 393,161 32 年
(81-112)
5 內分泌疾病 糖尿病 288,663 32 年
(81-112)
6 外因 事故傷害 279,631 32 年
(81-112)
7 呼吸系統疾病 肺炎 262,372 32 年
(81-112)
8 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150,357 32 年
(81-112)
9 泌尿系統疾病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 140,501 32 年
(81-112)
10 循環系統疾病 高血壓疾病 126,925 32 年
(81-112)
11 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23,687 32 年
(81-112)
12 外因 蓄意自我傷害(自殺) 102,243 32 年
(81-112)
13 感染性疾病 敗血症 71,718 32 年
(81-112)
14 感染性疾病 結核病 31,252 32 年
(81-112)
15 老化相關 衰老/老邁 29,830 16 年
(97-112)
16 神經系統疾病 阿茲海默氏病 29,124 16 年
(97-112)
17 神經系統疾病 阿茲海默氏病 29,124 16 年
(97-112)
18 骨骼肌肉疾病 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 22,929 16 年
(97-112)
19 消化系統疾病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22,751 32 年
(81-112)
20 神經系統疾病 帕金森病 17,506 16 年
(97-112)
21 先天異常 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 15,795 32 年
(81-112)
22 循環系統疾病 主動脈瘤及剝離 12,954 16 年
(97-112)
23 圍產期疾病 源於周產期之病態 10,515 16 年
(81-96)
24 皮膚疾病 皮膚及皮下組織疾病 9,383 16 年
(97-112)
25 血液疾病 貧血 7,958 32 年
(81-112)
26 外因 加害(他殺) 7,466 32 年
(81-112)
27 圍產期疾病 源於周產期的特定病況 5,876 16 年
(97-112)
28 消化系統疾病 疝氣及腸阻塞 5,608 16 年
(97-112)
29 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 4,769 16 年
(97-112)
30 感染性疾病 腦膜炎 3,706 32 年
(81-112)
31 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 3,523 32 年
(81-112)
32 呼吸系統疾病 塵肺症 2,604 16 年
(97-112)
33 營養疾病 營養性消瘦 2,235 16 年
(81-96)
34 神經系統疾病 椎骨肌肉萎縮及相關症候群 1,971 16 年
(97-112)
35 感染性疾病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(HIV)疾病 1,959 16 年
(97-112)
36 感染性疾病 腸道感染症 1,871 32 年
(81-112)
37 循環系統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 1,699 32 年
(81-112)
38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攝護腺肥大 622 16 年
(81-96)
39 嬰幼兒疾病 嬰兒猝死症候群(SIDS) 481 16 年
(97-112)
40 產科併發症 直接生產死亡 305 16 年
(81-96)
41 產科併發症 妊娠(懷孕)、生產及產褥期 289 16 年
(97-112)
42 消化系統疾病 闌尾炎 280 16 年
(81-96)
43 呼吸系統疾病 急性支氣管炎及急性細支氣管炎 168 16 年
(97-112)
44 感染性疾病 破傷風 65 15 年
(81-96)
45 產科併發症 流產 32 15 年
(81-96)
46 感染性疾病 瘧疾 22 13 年
(82-94)